【想,爺爺—眷村的日子】
最近看了一本書「鴻」,內容提到國共內戰,中華民國政府遷台,光是讀序我就陷入思念的迴圈....
幾天前跟朋友提起,一定要來寫我與最喜歡的爺爺的故事,所以在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,我去了馬祖新村保留的眷村建築尋找靈感,但可能每個眷村都長得不太一樣吧,與記憶中的有點落差。這幾天我每每起筆,卻不知如何下手,思緒太多、多零碎記憶,快20年的回憶要整理,突然發覺實不容易....
爺爺,他是一個非常非常疼愛我的長輩,但從不用語言表達他的愛。大家都知道,在那個時代,大部分的關注焦點來自長孫,而我爸媽結的早,自然而然在小的時候我和哥哥就常受到未婚叔叔阿姨的百般疼愛,零食飲料玩具樣樣都有。而我,小時候就是一個表面上乖巧,私底下鬼靈精,又不按牌理出牌的孫女兒,常常跟哥哥一起坐享其成,當然就會一起玩電動啊,看男生卡通那些。
而爸爸是外省第二代,爺爺是退伍軍人,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,過年過節回到眷村探望爺爺阿嬤是很稀鬆平常的事。我對眷村的印象是「阿嬤家」在一個長長窄窄的巷子內,每戶人家大門相對應而建,看似簡單的平房設計,事實上進入屋子又別有洞天。爸爸的房間是在房子最最最裡面,小時候腿短短的,從玄關到爸爸房間感覺要走好多步才到。眷村的房子常常都用簡單的灰色水泥做地板與牆,白天屋子暗暗的,很少開燈。小時候記憶中爸爸的房間總是只開著桌上一盞暗暗的燈,燈光餘暉照應著整個房間,感覺就像山洞中一盞蠟燭一樣溫暖。
當然,小孩子對於「阿嬤家」的印象只有爸爸的房間、小小間木製門白磁磚的廁所、木製大門口,與放滿腳踏車、空間很大可以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的玄關,而其他地方好像不是這麼重要。記憶中與鄰居小孩、大伯在玄關玩蘿蔔蹲,而我也會將四輪腳踏戰車從玄關牽出來巷子,騎過長長的巷子後,再經過高高爬坡才到的眷村大門,騎出眷村附近溜達。那扇大鐵門是眷村唯一的出入口,鐵門內的村落坐落在凹陷的大盆地內,有滿滿的安全感,平房一家挨著一家,彼此鄰居互相認識與照顧,而爺爺阿嬤、叔叔姑姑與爸爸就是住在這個小村子裡。
我對爺爺的印象是一個對我很慈祥,對爸爸與阿嬤蠻兇的長輩。他很喜歡一個人去買很多的養樂多、正方體型冰棒等零食飲料給我們兄妹吃,他喜歡吃飯吃很快,因為他覺得吃飯吃的快,做事也做的快,咻咻咻吃完就一個人出去散步。他煮的竹筍豬肚湯是神好喝的一道料理,我總是可以配著白飯吃上好幾碗,而在爺爺去世後幾年,我曾經有在阿嬤的眷村改建新家喝到,但至今也快十年沒喝到了,十分的想念。
在眷村改建的時期,阿嬤家搬去附近的透天厝。有一天的下午時分,爺爺在玩撲克牌,小小隻的我好奇睜著大眼睛在旁邊看著。爺爺用捲舌的口音告訴我「我教你怎麼一個人玩牌」,而那個金字塔的玩法、那天的場景、教學的話語,至今仍在我腦海中清晰著,爺爺,我想你。
孩子總是長大的特別快。爺爺對我來說是一個標竿、家裡的長輩,他強壯又健康、令人尊敬卻又慈祥。有一年,上了大學的我,過年回到改建的新阿嬤家,看見瘦了一圈、帶著毛帽的爺爺。我認不出來,好陌生,他一個人坐在輪椅上,說話與行動非常不方便,有氣無力的。再過些時日,4月到了,爸爸打電話給在大學學習的我,說清明年假大家去新竹一趟,給爺爺上個香。而那裡都是放老榮民骨灰罈的地方,爸爸準備了爺爺最愛吃的滷味與養樂多放在一樓大桌子上,而二樓有一排排的黃色的櫃子,每一個格子都有貼上名字。爸爸開玩笑的說看誰先找的到爺爺,我仔細的上下尋找,在一個不遠處的轉角,柱子旁邊爺爺的名子映我眼簾,全家6人,我是第一個找到的。至今每次回去拜拜,我都會很快的找到爺爺,挺神奇的。
爺爺送給我很多東西,最特別的姓氏、最行動派的做事態度,帶給我童年滿滿的愛、對家人的愛、對子女的愛。讓我知道軍人最堅強外表下,有著柔軟的內心。每每想起對童年的記憶,最深刻的就是爺爺教我撲克牌的那天下午,煦煦的陽光灑在木色的桌子上,金字塔的牌組配上粗大又充滿皺紋的手,與獨特的捲舌口音.......爺爺啊!我非常非常的想念你。
#201801-4 NiNG 甯